当我们谈及金秋9月,首先映入脑海的或许是丰收的景象。的确,9月,这个初秋的时节,它承接了夏天的炽热,又连接着初冬的清凉;它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又孕育着新的希望。
从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到9月30日中国烈士纪念日,这一段日子,是对革命先烈们的深深缅怀。他们以血肉之躯,铸就了新中国的脊梁,让我们得以在和平的蓝天下茁壮成长。正如毛主席在《七律·长征》中所写:“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长征途中,红军面临无数艰难险阻,但他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将艰难困苦视若等闲,跨越了万水千山。革命先烈们在抗战和为新中国奋斗的历程中,又何尝不是如此?他们不畏强敌,不惧牺牲,用热血和生命为我们开辟出一条光明大道 。
9月9日,是毛主席逝世纪念日。从旧时代的黑暗中走来,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创建了新中国。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毛主席呼出了历史上第一句“人民万岁”,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新纪元。这伟大的跨越,恰似毛主席在《沁园春·雪》中所展现的宏伟气魄:“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主席以非凡的领导力和高瞻远瞩的智慧,带领中国人民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中国,让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真正开启了属于人民的崭新时代。
9月,也是丰收的季节。从9月7日白露,暑天的闷热渐渐消散,到9月23日秋分,中国农民丰收节,处处洋溢着收获的喜悦。这不仅展现了中国自古以来以农为本的传统,更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农民地位的逐步提高。党和国家重视农业发展,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了他们的荣誉感、幸福感和获得感。毛主席的《西江月·秋收起义》里说“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深刻反映了农民曾经遭受的苦难以及他们奋起反抗的决心。而如今,农民们在自己的土地上辛勤耕耘,收获希望,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正是对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奋斗目标的最好诠释。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儿童,我们生活在如此美好的时代,享受着先辈们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幸福。我们要学习毛主席不畏艰难险阻、努力向前的精神,正如他在《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所写“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也许是一道难解的数学题,也许是一次考试的失利,又或许是与同学相处时的小矛盾。但只要我们拥有坚定的信念,勇于面对,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正如毛主席年少时便立下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宏愿,以非凡的勇气和决心踏上征程。在革命的艰难岁月里,他又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精神,一路披荆斩棘。同学们,让我们以毛主席为榜样,把这些诗词中的力量融入日常,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用实际行动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的奋斗篇章,不负先辈期许,不负大好时光。
在这金秋的国旗下,让我们铭记历史,感恩先辈,珍惜现在,展望未来。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书写属于我们的辉煌篇章!我们将以少先队队礼表达我们的决心,敬礼!
演讲者:张有航、赵伯彧、康旭粲、陶婉冬、董施含、楼沛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