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来源: | 作者:hbsdfxxxzx | 发布时间: 2019-06-17 | 20989 次浏览 | 分享到:

-----泥河湾研学旅行课程实践

 

开展研学旅行,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为了实现附小培养目标:培养宽容博爱、乐学善用、富有潜力的学生,我校组织六年级部分学生于62--6日赴张家口阳原县,开展为期五天的泥河湾研学旅行。同学们在“行走的课堂”研学旅行中,踏访绵延不绝的泥河湾考古遗址群,品读感受神秘深邃的泥河湾文化魅力。在研究中收获知识,在实践中提升认知,真正践行了“最好的成长在路上”。




我校积极依托河北师大资源平台,发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优良传统,以研学课程开发作为研究的切入点,通过两年多的探索,在原有课程体系和实践经验基础上,进行深入思考、顶层设计、优化整合,将泥河湾研学旅行和校本陶艺课程有机融合,明确了泥河湾研学旅行课程目标,设计了序列化课程内容,形成了将研学旅行与学科整合统筹考虑的校本化实施路径,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生活体验。该课程包含前期导研课、中期实地研学旅行及后期评价展示等丰富内容。

 

泥河湾研学旅行导研课——“研学准备,我投入”

研学前期导研课上,教师首先围绕泥河湾研学旅行目标及研学内容,通过研学手册中的项目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合作完成对泥河湾研学前期知识储备,并让学生自主选择此次研学旅行中感兴趣的点进行探究性学习,生成自己的研究方案;其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小组组规,按照研学过程中的活动进行相关准备。研学旅行前期导研课,在学生心里播种下一颗探究的种子,激发起他们的探究欲望,让他们带着问题和思考展开研学。

 

 

泥河湾研学旅行实践课——“研学实践,我能行”

学生在泥河湾实地研学中,我们邀请到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赵海龙博士作为我们此次研学特聘专业老师全程指导,各研究小组的学生在导师带领下按照研学方案进行观察、采访、记录、体验等学习活动。

探秘泥河湾考古遗址群,引领学生们探访远古人类遗迹,感受“东方人类故乡”的神秘色彩;走进泥河湾博物馆,观赏距今百万年前人类使用的石器及动物化石,感知泥河湾第四纪标准地层的雄阔壮观、泥河湾古湖的神奇奥秘;参观开阳古堡,了解辽金时期建筑。在石匣里体验泥河湾古人类采集制陶所用的红土,体验仿古陶器制作,效仿古人进行陶器坑烧,感受古人的智慧;在石沟考古遗址体验考古发掘,学生们在专业考古人员的带领下进入考古发掘的探方中进行真实发掘体验,体会考古发掘的不易。在桑干河大峡谷体验旧石器时代古人打制石器的匠心独具;在马圈沟考古遗址附近体验野外定位,感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生通过沉浸式体验,更好地消化和吸收知识,眼界更开阔、身心更自由、内心更强大。













 



此次研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环境。他们走出日常生活模式的限制,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见识不同的风景,了解不一样的世界。这次研学旅行中,学生将日常“陶艺作品义卖”所得为当地两所学校小伙伴捐赠书籍文具,为研学驻地贫困户送米送油,在爱的奉献中,他们的心田开满爱的花朵,内心也更加丰盈。









“我们之前都是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现在自己走出来,亲历文化历史古迹,边走边学,加深了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和认识……”“这次研学,让我打开阔了视野,锻炼了手眼,丰富了经历,我也发现了自己在团队中的重要性。这就是研学旅行带来的神奇魔力吧……”

从学生的每日研学分享中,我们明显的感觉到研学旅行实践让儿童世界与生活世界自然联系起来,在实践经验的累积中,学生达成了自我认识、自我建构、自我教育和自主发展。



 

泥河湾研学旅行评价展示课——“研学归来,我成长”

研学旅行归来还要有回顾、思考和分享展示。通过评价展示课,师生对研学旅行前两个阶段的阶段性成果进行终期整理、总结创作,完成研学报告,思考制定成长计划。也可召开主题交流会,畅谈研学感悟;还可以进行成果展示,展示优秀小组研学的过程或思考或收获。让学生通过研学课程不但学到许多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而且在另一个时空重新认识自己,得到成长。思考和收获是研学旅行课程的价值所在,是设计这个课程的终极目标。一场研学旅行,映设眼中的是时光定格留给我们的倒影,而沉淀在心里的感悟与思考才是融入记忆与灵魂的财富。





泥河湾研学旅行课程,让附小学子揽泥河湾胜景,探历史文化,寻成长之路;在行走中,看到了自然,看到了历史;在研学中,学到了书本以外的知识,体验了不同的人生;知情意行,激发潜能,日日都有收获。泥河湾研学旅行课程,让附小学子在行走中体验,在体验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成长!